第四屆校聘關鍵學術崗位聘任大會召開
西電科大報訊(記者 吳 華) 5月21日上午,校第四屆校聘關鍵學術崗位聘任暨高層次人才建設表彰大會在北校區圖書館報告廳召開。保錚院士,校領導陳治亞、段寶巖、龍建成、郝躍、楊銀堂、靳雅靜出席了會議。第四屆關鍵學術崗位上崗人員、受表彰的單位和個人代表、各學院和職能部門負責人及相關人事干部等共計200余人參加了會議。大會由副校長楊銀堂主持。
陳治亞書記首先宣讀了 《關于公布第四屆校聘關鍵學術崗位聘任名單的通知》和《關于表彰2007~2008年度高層次人才建設先進集體和個人的決定》。學校同意聘任李建東等17名同志為校內特聘教授,吳成柯等47名同志為學科帶頭人,盛敏等54名同志為學術帶頭人,聘期為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2007至2008年度,校高層次人才建設取得長足發展,截至目前,新增“長江學者”1人,新增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新增“杰青”1人。學校決定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通信工程學院聘任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方玉光教授2008至2011年為校 “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獲教育部批準和資助,獎勵單位人民幣10萬元;通信工程學院“寬帶無線通信”團隊2008年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獎勵該團隊人民幣10萬元,其中獎勵團隊帶頭人李建東教授人民幣5萬元;電子工程學院廖桂生教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獎勵人民幣10萬元。
段寶巖為第四屆校聘關鍵學術崗位上崗人員頒發了聘書。保錚、陳治亞、段寶巖為受表彰的單位和個人頒發了獎勵。
會上,保錚院士指出,我國正在進行教育改革,高校也要進行轉型,而在轉型中,提高學校水平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人才,尤其是領軍人才。他談到,應對教學科研人員提出“兩個面對”的要求,既要面對國家需求,也要面對國際前沿。在“競爭、評價、監督、激勵”四個人才建設的機制中,競爭機制要依靠評價機制,以評價機制為基礎,應當借鑒國外對教學科研人員評價制度的先進經驗對人才進行定期評價。希望教學科研人員能夠以“兩個面對”為方向,以人才評價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今后爭取取得更大成績,使我校的高層次人才不斷實現新的突破。
段寶巖在講話中重點強調了三方面內容。一是關鍵崗位人員是師資隊伍的中堅力量。他說,建設高水平研究大學,必須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其中,骨干是師資隊伍的中堅力量。回顧前三屆工作,總結第四屆工作,仍然存在三個問題:崗位設置數增加,上崗率略降;高端人才后繼乏人、后勁不足;關鍵崗位人員研究方向的穩定性和學術團隊的整體性還需要下功夫提升。二是實現“人才強校”需要“精兵強將”。他指出,“人才強校”戰略是學校發展的核心戰略,更是持久性戰略。實現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奮斗目標,必須擁有“精兵強將”,不僅要有一批敢闖敢拼、能打硬仗的青年梯隊,更要產生領軍學科、躋身一流的拔尖人才,“精銳兵團”與“領軍將帥”缺一不可。三是“精兵強將”需要精心培養。他說,人才的成長是一個長期過程,既需要個人努力、團隊帶動,更需要全體人力資源工作干部傾盡心血、投入精力,予以悉心關懷、孕育熏陶和引導扶助,幫助和支持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落實推進“人才強校”戰略要做到以下四點:著力培養和引進“將才”;全面錘煉和打造 “精兵”;多思憂患之事;常懷包容之心。(完)